【人物专访】
文创洁癖症患者

  关于文创,我个人总结了一下,大约有三种认知标准:

  --第一种认知纯属无知, 主要是一些土豪型企业家,本着无处不"高大上"的原则,对文创"不明觉厉",将文创简单理解为拍电影或者必得跟怎样的"艺术大师"挂上钩,或者再怎么着,产品也得被"卢浮宫收藏"!

  --第二种认知恰好是另一个极端。这种认知是基于"大文化"概念下对文创的思考,认为"文创"重在"创"而不在于"文",因为文化的概念过于宽泛,而"创意"可触可感。"文创"实际上是一种表达方式,是一种商业模式,当某一种创意形成了潮流,便自然也是一种"文化"了。我便是这种观点的拥趸

  --第三种认知,则是认为,文创必定与区域文化相关连,任何一种文创产品或文创空间的背后,必定是基于当地历史传承的再创新,不可无中生有,甚至亦不可采集文化元素,而平地再造。

  --我把第三种观点称之为"文创洁癖症"--我们今天的主人公,邢啸冬邢总就是这种病的深度患者。


本文作者林旭与融侨集团资产运营中心总经理邢啸冬(左)

  邢公啸冬,年龄不详,爱好不详,性别……目测为男。江浙人氏,流窜大胡建已有年,初为大万达帝国厦门知州,旋投闽中豪族融侨门下,任不动产中心总经理。

  邢公长于商业,敏于辩才。2014年秋冬之交,两岸文创商业地产盛会于鹭岛举行,衣冠云集,邢公亦襄其会,受邀布道。上台伊始即睥睨左右,雄辩滔滔,力赞融侨,举座哗然。诸公不忿其变思想盛宴为广告私宴,遂公论其向东道主缴纳50万钱广告费--在下忝为东道主,于此声明,时过半载--他一百块都不给我!

  掏不到钱袋,掏掏脑袋也行!鄙人抱着能捞一点是一点的心态,将采访录音笔伸到了邢总的茶几上。

  还是一如既往地雄辩。他认为文创要有区域文化做后盾,而且,必须要与区域历史有某种实物上的传承。


融侨集团资产运营中心总经理邢啸冬

  邢总认为,文创商业必须体现城市的特征,承载每个城市所应有的历史使命。如三坊七巷,流淌着福州一千多年的风烟与变迁,即便开发得不尽如人意,每一片默然的砖瓦背后无不是令人敬畏的光阴与故事。他还表示了对正热火朝天的上下杭开发(主要是商业开发部分)的担忧,他认为,如果双杭城只是保留了一个地名,却全然以新建筑面世,那么便称不上文创商业,因为文脉已被推土机铲断。

  基于此,他认为,开发商很难去开发文创商业,因为历史的保护与商业利益的追求之间,常常有矛盾,除非某开发商纯粹为了社会责任或某种情怀。

  我反驳道,文创,当然可以是历史的传承,但也可以是全新的创造。一块谈不上任何历史印记的空地上亦可以营造出一个文创综合体,比如天津的骑鹅公社。

  邢总对此不以为然,他说,骑鹅公社顶多只是集合了一些让时下的年轻人眼界大开的商品,让他们觉得有意思而已。一个全新的购物中心倘若跟文创沾上边,最多也不过是里面集聚一批文创类商品,但是,这购物中心本身,何以称为文创地产?

  我又举出一个例子--福州郊区将有一个千亩大盘,试图再现福州某个朝代的文化元素,类似于将《清明上河图》加以物化表达,这是否可称为文创地产?

  邢总再次摇头道,如此手法,类似深圳世界之窗,是旅游地产最初级的形式,他也举了一个案例,泉州中骏世界城的日韩风情街,与我所说的所谓福州文化地产,不过元素有别,实质并无两样。也就是说,在邢公的概念里,文旅地产,事实上是另外一种形态,并不能归为文创地产之列。

  我不死心,又举出一个例子--台南的林百货。我说台南林百货主打的是台南文化,无论装修还是商品,无不与台南文化息息相关。但"林百货"之名起源于林百货这幢建筑,原本是台湾日据时代,日本人开的一家百货公司,原名就称为"林百货",按道理,这是十分符合邢总对"文创地产"的定义了。但是假如林百货并不开在这幢原先就称为"林百货"的建筑里,而是随便在另外一幢建筑,同样以当下的模式,应该也会十分成功。邢总表示赞同,但随即话锋一指道:"假如林百货的装修风格与商品出了台南还有意义么?"此话言下之意,当然是林百货源于台南文化,传承台南文化,提炼台南文化,若离开台南,便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这个观点,我百分百赞成,然而,不在"林百货"里的林百货,新盖一幢楼起来营造的林百货,岂不成了邢总所谓的"世界之窗"一样的旅游地产了么?这个疑问,我没有追问。我想,这是一个BUG,下次再见面时,可以下酒,呵呵。

  提完林百货,我又说起台北的华山1914与松烟文创园,我说这两个园区虽然保留了原来酒厂与烟厂的建筑,但后期的营造、开发以及经营的产品,与其前身并无太大关系,从这个意义来讲,这两个厂区的文脉并未得到传承,何以又称为"文创"?

  邢总的意思是,无论如何,他们的建筑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建筑本身就是一种语言,就是一种表情,这个空间所收纳的岁月没有消失,你到那里,所有的人总会告诉你那曾经的烟厂与酒厂的点点滴滴,传承,便因而产生。

  话到此处,关于邢总对文创的认知已十分清楚--需要有实物体现区域文化或历史的传承,这种实物往往是建筑,在一幢有历史的建筑内做有区域文化特征的商业,方可称为文创地产。其中融合的元素可能很多,比如历史、文化、艺术等等。

  在我眼里,这固然是最理想的文创地产模式,然而这种模式往往令人绝望。

  城市发展到今天,有历史的空间所剩无几,即便不是建筑是其他别的什么玩意儿吧,邢总所希望的文创传承载体,在各个城市早被破坏得体无完肤,在如此稀薄的历史载体面前,文创地产的兴起,岂不是不可预期?

  我忘了追问邢总是否文创地产的悲观主义者,便我一向拒绝悲观,尽管我承认,邢总眼里的文创地产亦是我的理想国,这是一种纯洁的"文创",不愿意过往的岁月在商业化的表达中受到扭曲。

  但无论是否有实物载体,借助任何手段任何空间,将一座城市或某种文化形态,通过商业化的形式再现、复兴,从而实现经济振兴之后的文化复兴,才是我之喜闻乐见。

  因而,我还是坚持我对于文创的观点--创意为先!将各种各样、新的旧的文化形态,以符合当下消费心态的表达方式,推广到各行各业各种人群中,才是文创取胜之道!

邢啸冬邢啸冬
融侨集团资产运营中心 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