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6月,小脚印亲子网正式上线,它是当年国内为数不多的专业育儿网站之一,也是福州影响力最大的妈妈网络社区。作为它旗下的服务实体,位于万宝商圈——万象广场5楼的妈妈集市,不仅是榕城儿童业态的标杆之地,更是200位年轻妈妈的创业平台。
专访小脚印亲子网和妈妈集市创始人吴积丰,在一问一答间发现这个深藏功名,在200位创业妈妈背后的“男人”的故事!

小脚印亲子网、妈妈集市创始人吴积丰
【嘉宾简介】
吴积丰是什么人?你或许存在诸多疑惑,但倘若提及他的“江湖名号”:小脚印亲子网和妈妈集市创始人,福州妈妈圈子里的人一定都有所耳闻;再倘若一个经常逛婴幼儿用品市场的人,或多或少总要去过几次妈妈集市。
2004年,他以专业母婴、育儿、亲子互动门户为起点,开始运营小脚印亲子网。5年后,依托网站高人气的妈妈群体在万象广场3楼落户开张妈妈集市,开辟了国内“网上-网下”电子商务相结合的先河。历经十一载,小脚印已成为福州地区大型育儿资讯交流平台,会员注册数量突破25万,妈妈集市也搬至5楼,持续扩张200余摊位。
创立小脚印前,他曾经在美国一家经营集成电路的互联网公司工作5年,积累了大量实体商业经验和互联网思维。
Q&W 赢商网福建站&吴积丰
育儿产业的先行者
Q:2004年的时候,国内的专业育儿网站并不多,为什么会想到要做“小脚印”?
W:那个时代全行业都在推行“鼠标+水泥”,鼠标就是要建立一个网站,但是网站一定要选行业,我选择了育儿网。在此之前我已经从事互联网5年,我认定它是一个朝阳产业,但互联网仅仅只是一种工具,如果不跟另一个传统的朝阳产业结合,那这种工具是没用的。儿童行业毕竟是朝阳产业,而且当时我觉得很多妈妈需要交流,特别在育儿上面是缺乏经验的,是需要大量学习的,所以做小脚印这个平台主要是教大家怎么科学的育儿。
Q:最开始对小脚印亲子网的定位和设想是怎样的?有“灵感”来源吗?
W:对小脚印的定位就是一个公益平台,到目前它还是,但是一个公益组织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支撑,是做不长久的,所以一定要去开发更好的商业模式,能够养活这个公益组织。当时全国每个卫生厅都有一个优生优育协会,其他地方因为没有经费来源都做得都不好,唯独上海走市场化路线,做得很好。它和台湾的一些杂志社合作,出版了母婴杂志、育儿世界,杂志卖得很好,所以广告收入也多,所以上海的优生优育协会是当时全国最好的。这给了我启发,不管公家单位还是私营单位,必须要有能够养活自己的方法,那么才会做大做强。
Q:创业初期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当时是怎么克服的?
W:小脚印刚开始的时候是非常年轻的初创团队,没有资金来源是非常大的问题,所以在妈妈集市之前,每年都在为经费发愁。可想而知,它处于一种随时都可能倒闭的状态,那五年的时间是非常艰难的熬过来的,主要依靠社团组织的经费和捐赠来维持。但是即使在困难的时候我也没有接受任何广告,抵抗住了金钱的诱惑,因为这是一个公益的平台,我认为这是在总结创业过程当中值得骄傲的地方。
Q:在小脚印的运营初期,您是如何推广的?在内容上又是如何整合的?
W:其实我们几乎不做推广,一个东西做好的,它会有口碑宣传,而且当时有QQ,这个传播成本是比较低的。在内容上,当时是成立了编辑部,3个编辑每个人安排一定的量,要求在一年之内把育儿的数据库做到十万的体量。同时还跟省卫生厅、省妇幼保健院大概20几个医生合作,医生每天接受妈妈的咨询,进行回复。当时医生不会打字,全部是先手写再打到电脑上回复,这是以现在的工作流程无法想象的。
Q:2005年开始亲子育儿QQ群、亲子活动,2008年和海都报开发母婴购物专区,好像一直都跟时代的“潮流”保持同步?
W:小脚印是福州第一个做亲子QQ群的,后面才越来越多,它其实是无意识的,只是第一步走对了,方向对了,后面的路自然都是对的。我们创造互联网的虚拟社区平台,凝聚人气是它的第一步,第二步才是从线上走到线下,就是O2O的一个模式,第三步是跟国家的大众创业有关,联系在一起。实际上回到过去,我们算是比较早期的“互联网+”。
福州儿童业态界的“马云”
Q:什么契机下产生了要做妈妈集市这样的想法?
W:这也是曾经很多人都问过的问题,每个人都想追究它是怎么来的?实际上,它是一种偶然,但又是一种必然。从小脚印成立到2009年,在整个福州乃至福建的专业网站里面它是排第一的,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那时候活跃的会员已经达到将近15万,所以它在线上已经具备有超强的凝聚力,而且当时用户和用户,妈妈和妈妈之间已经产生了交易的业态,论坛的网店、二手交易等,于是大家渴望线下的交易,见面。
汶川地震那年,我们在五一广场做了一场义卖活动,这种义卖活动其实就是集市的前身,只不过是集散型的、临时的。义卖做完后,妈妈们心中的欲望和需求就被点燃了,一直要求我们能够找一个固定的场地。所以这其实是市场“要求”我们这么做,而我只是比较敏锐的把握到这种需求,并快速的召集到市场的需求方进行沟通,包括买家、卖家。集市为什么而来,先把网络上虚拟的人群——需求方聚集在一起,到了一定时间再开一个实体来满足这部分需求,妈妈集市就是满足了市场需求,而不是开发市场需求。
Q:创办至今依然火爆,妈妈集市有哪些“绝招”可以分享的?
W:当集市做的不好的时候,会有很多人批判,对于批判,有的人采取回避,有些人选择直视,我们是面向批判,我们很乐于倾听来自不同声音的批评,不管多么尖锐都当成是学习。而且敢把缺点或是管理不严的地方暴露出来,然后慢慢的完善它,那么很多人就会对你有信任感。
集市对卖家的管理有几个法则,第一从信任担保金上面,目前收取的基础担保金是一万元,第二每个月都要召集“掌柜”开会,第三,我们每天都要像员工上班一样,打卡、指纹、考勤,不能迟到,不能早退,请假、旷工全部纳入到类似于企业化管理,卖家一周至少上班四天,以免形成甩手掌柜。还包括每个月的商品抽检,以及建立消费者的首要投诉制度和先行赔付。每年妈妈集市都会淘汰20个卖家,做的不好的,或者没有用心做的。
妈妈集市里包括我自己,所有的主管一定是上班到十点,打烊完还有巡场、店访,所有的细节去看一遍,发现卖家的问题,快速要求他们整改,这不能要求楼管监察,因为层层上报就是三天以后的事情了。
Q:对卖家的管理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
W:我印象最深的有两起事件,一个是卖假的保洁洗发水,这个事件让很多妈妈对小脚印产生信任感,原因是我们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对网络上卖得比较多的保洁产品进行深度调查,相当于打假调研,其实我们是没有那个责任的,但为了自己的平台,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去调研,甚至去跟保洁公司在福州的办事处密切的沟通、做检验,最后把这个卖假货的卖家从网络上“灭绝”掉了,通过这次公共事件进行了一次很庞大的维权。
第二个事件是当时在网络上兴起卖土鸡蛋,很多人怀疑某一个卖家卖的是不是真的土鸡蛋,我们派了工作人员去拍摄,去基地调查,花了很多时间。这些人虽然是我们平台上的卖家,但是我们管得比较严谨,只要发现一个问题,我们绝对是查到底,而且动态消息实时公布,可以让很多用户看到我们在做调查的进度。
Q:妈妈集市好像只允许年轻妈妈进入创业?
W:一定选择年轻妈妈作为平台的创业者,因为女性在创业的时候有她的优势,她对孩子的东西喜欢,作为妈妈她在给自己孩子用的过程中会发现什么东西好,什么东西不好,研究出来后可以推荐给客户。如果是男的来,更多是来做生意的,而我希望她们是以创业的精神来,所以整个妈妈集市其实是年轻妈妈的创业平台,而且今年国家也在提倡全民创业,实际上,2009年我们就一直在做这样的事情。
运筹帷幄中的未来
Q:随着品牌的建立,申请摊位的卖家越来越多,以什么标准进行选择?
W:这个标准在我们内部的评估体系里一般有三个,一般会先面谈,从她的谈吐,她的礼仪,然后到她对家庭的观念,以及她能投入多少的时间。其实做生意是看情商,我们会从她的谈吐、敬业、干劲去判断这个人是不是可扶持的,如果是可以的,我们会像公司“雇员”一样,把她招进来,花更多的资源去培育。第二才是判断她的商品,她选择的商品是否妈妈集市已经饱和了,我们鼓励多创新集市缺少或者比较少的商品,第三个我们更倾向于从“后备军”中挑选到工作室来,先从集散地做,最后转入正规的。所以这三个条件是我们评估的体系。
Q:妈妈集市的成功可以复制吗?今后是不是可以尝试“走出去”?
W:如果说现在谁还要再去复制一个妈妈集市的话,我会告诉他非常难,原因是有多方面的,它有它的独特性,创业过程中的很多经验和体会,这往往在商业模式、商业经验里面起到很大的比重,需要真正的以消费者为导向,以商家为基础。有机会当然可以走出去,但是这要求购物中心要有很清晰的8岁以下的儿童业态规划,在面积上面有比较清晰的标准,相辅相成的希望有儿童游乐园、早教中心、婴儿游泳馆等配套。
Q:儿童产业需求越来越大,作为福州最早做儿童业态的,对目前福州儿童业态怎么看?未来发展的趋势会如何?
W:福州目前的儿童业态我感觉处于发展期,连成熟都谈不上,儿童培训,儿童游乐,儿童零售,这是儿童业态组成的三大块,现在儿童游乐行业在蓬勃发展,培训行业和零售已经进入相对的快速发展期,在未来的三年之内,福州的婴童行业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为它和综合体有很大的关联,像爱情海加大儿童业态的布局,泰禾也把儿童业态移到天街,万达也要把很多体量改成儿童业态,万象城甚至要把三楼一万平方做成儿童业态,我相信当这些综合体把这些完善之后,才会出现百花齐放、蓬勃发展的局面,
Q:儿童业态正在成为购物中心的“标配”,妈妈集市应该是福州最早一批进驻综合体的,当时是怎样的考量?
W:在2009年的时候,商业地产并不发达,万象广场那时候还是一座空城,当时的商业中心还是集中在东街口、东百,工业路算是“乡下”,福州人不爱来这么偏的地方。所以大家都很好奇妈妈集市为什么选择没有在八一七中路,没有在东街口,其实那时候我已经感觉到综合体它一定是未来的趋势,因为它太方便了。停车很方便,餐饮很方便,空调很舒服,如果业态丰富的话就可以集中人流,那时候我就认为综合体是一种很好发展的趋势,所以很果断的就跟万象广场进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