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声】
陈涛:民企零售 柳暗花明又一春

  当人们把目光都聚焦在外企零售在华的种种彷徨、电商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对传统零售业造成的巨大冲击时,长期浸淫在这一行业中的有识之士应该不难发现,近年来,整个中国零售业的格局悄然开始发生着变化。

  在任何行业中,变化都意味着机遇,零售业也不例外。在未来的五到十年,谁能成为这一行业中的翘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这新一轮的格局变化中,能否把握机遇,抢得先机。

  市场格局转变 本土零售业前景看好  

  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起,这十多年间,外资企业乘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步伐加快的大好时机,借助政府和开发商的资源倾斜,凭借着自身先进成熟的管理经验和大量具有行业背景和经验的精英人才,在各大中城市的零售行业中一路高歌猛进,一时之间,势头锐不可当。

  然而,这样的现状,随着近年来市场的变化,开始发生着翻天覆地的转变。

  十年间,政策红利开始逐渐消失、租金和人力成本急剧上升,加上本土零售企业在经过了近十年的向外企学习后,逐渐崛起,外资企业水土不服的一面,逐渐开始呈现。

  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的管理漏洞和缺陷等影响行业格局的因素,不仅开始影响着外资企业在国内的发展,同时,也倒闭这些企业停下脚步,先疗内伤,甚至频频关店以断臂止血。

  也正因如此,今年的市场上,零售企业的关店数量达到了历史高峰。

  我们不能肯定的是,出在调整期的外企零售也是否能在一段时间的调整后再度发力,并有能力、信心和耐心下沉到三四线城市深耕细作,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自今年开始,整个零售市场的格局,将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尤其是在很多局部区域,外资企业一直引以为傲的竞争优势已然消失,在中国零售行业这个大舞台上,本土的大型零售企业和许多区域性的民企开始粉墨登场,逐渐成为市场的主角。  

  深谙国内市场 民企零售以特色取胜   

  不可否认的是,在外企零售进入中国的这些年里,企业在急剧扩张和发展的同时,也给中国的零售行业带来了很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成熟经验: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制度;有零售渠道、业态及经营方式的革新,还有大批量精英人才的培养和输送。

  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依托着对于自己深耕多年的市场的充分了解,本土零售企业一边苦苦支撑,对抗“洋企”,一边依靠着超强的学习能力和更加灵活的运营方式,在“战斗”中迅速成长。

  举个例子,在美国,可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是汉堡、土豆和牛肉等几个简单种类,但在中国,大部分的企业,都会根据自身所在地区风俗和饮食习惯的不同,打造体现区域性特色的产品

  此外,比适应市场需求更重要的是,相较于外企而言,本土的零售企业更懂得如何驱动团队。灵活而有效的激励方式,让大部分的国内零售企业相较于单纯以高工资和优越工作条件吸引人才的外企来的更有优势。

  这也正是这些年来,我们在不经意间就会发现,一些国字头的零售企业,如华润等开始纵横在资本市场上,而如永辉、国美、步步高等民营企业也开始凭借自身特色和扎实的运营,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这是中国零售变革的第二拨力量。   

  挑战与机会并存 零售变革后市可期  

  除了区域性上的差别之外,中国市场还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大”。在中国,一个省的消费容量,甚至可以抵得国外整个国家的市场。也正因如此,尽管已然经历了十余年的行业发展,但中国的零售行业市场,依然大有可为。

  众观这些年零售行业的布局,基本上依旧以一二线城市的大卖场为主,但在其他区域,依旧存在着很大的空间,如何做深、做透,是中国零售行业在当下必须思索的关键所在。

  未来,末端的社区商业和渠道下沉到三四线城市,将会成为零售市场格局变化的主流趋势。在外企休养生息时,国有企业对于市场的消化能力如何,将直接决定未来数年间,中国国有或民营企业能否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

  尽管目前整体市场的大环境不理想,但对于很多地方性民企而言,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和空档,毕竟,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蛋糕,先行的几家民企显然无法在短时间能将市场的覆盖面铺开。

  这样的市场环境,对于中国零售企业而言,有危机,也有挑战。之所以说是危机,是因为今年以来,守着自己老旧经营模式的区域性小零售企业相继倒下的事例层出不穷,很多外来的“和尚”在经过短暂休憩之后,马上会开始抢占市场份额,如果不主动提升,地方性民企很快就会失掉自己最后一块乐土。而之所以说挑战,是因为近年来O2O电商的盛行和资本市场的活跃,给了很多小微企业更快、更容易成长的机会。

  柳暗花明又一春,在危机与挑战之中,率先崛起的,必将成为中国零售业未来兴盛的第三波力量,而对于正处在十字路口的民营企业而言,这也将是突围市场的最后一次机遇。

陈涛陈涛
福建冠业集团 CEO
零售管理运营专家,曾任职沃尔玛、卜蜂莲花、三江等多家大型零售企业高管,拥有多年零售管理实战经验,对中国零售的现状和未来有独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