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时尚大牌2016中国危机背后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商智库   2016-05-05 06:28
核心提示:2006年前后,ZARA、H&M、优衣库为代表诸多快时尚大牌进入中国市场,开启中国商业地产的革命,革掉了诸多本土平庸但价高的本土品牌。

  2006年前后,ZARA、H&M、优衣库(需求面积:1800-2000平方米)为代表诸多快时尚大牌进入中国市场,开启中国商业地产的革命,革掉了诸多本土平庸但价高的本土品牌。

  2008年到2012年是快时尚最疯狂的时期。很多中国消费者路过就进店,忍不住手痒,最夸张的时候很多80后家里衣橱八成是快时尚品牌,现在很多人则是偶尔只选打折品,还觉得质量一般。

  10年后的2016年的当下,过了30岁的“80后”们对质量的需求逐渐超过曾经对新鲜的渴望,而“90后”们虽然也光顾快时尚,但显然没有狂热,快时尚大牌也随之面临在中国的新危机及发展拐点。

  盛极而衰的行业瓶颈

  快时尚品牌当前的发展速度正逐渐出现放缓,在奢侈品减价、境外购物兴起、轻奢流行、潮牌逆袭、设计师品牌崛起的情况下,快时尚品牌的存在感及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竞争力正逐步降低,这就是所谓的盛极而衰。

  消费者的觉醒及抛弃

  快时尚曾在我国经济低迷时期,凭借低价、快速,以及多样化品类火极一时,出现爆炸式发展,但当前市场环境、消费者需求出现改变,其或难以恢复几年前的发展态势。

  快速满足、丢弃、再次消费的恶性模式是快时尚只重利润、投其所好、不计后果的体现,也令多数消费者愈发沉湎、毫无节制,过分的贪欲成为时代的特征。不过,现在消费者已开始改变,这才是当下快时尚大牌真正的困境。

  消费者的新消费观念开始觉醒,作出个性及实用性的选择,越来越厌倦低劣质量的和廉价的商品。越来越多的人们正退出这个不断消费平庸物品的循环,不再购买廉价的大规模生产的衣服。

  随着国内新兴中产阶级的兴起,将有更多消费者选择出境购物,或购买品质、设计水平更高的服装。接下来快时尚大牌将遭遇客源流失、核心竞争力削弱的困境。

  租金危机及关店调整压力依旧有

  对于商场方来说,曾经,快时尚大牌是绝对吸粉的灵丹妙药。但如今则今非昔比,选择有很多,快时尚餐饮、新娱乐业态、场景商业、生活方式生态圈的崛起,商场方越来越有动力向曾经占过大便宜的快时尚品牌收取更高租金。

  即使个别快时尚大牌曾拿到1-1.5万元/方左右的装补,但在目前时尚零售低迷的时期,早前店铺盲目扩张、店铺面积过大、租金昂贵正带来严重的危机。

  譬如在成都春熙路,鼎盛时期快时尚品牌曾多达21家,如今只留下了15家左右,租金压力才是背后撤出的关键。

  竞争加剧,或集体放缓开店

  竞争猛然增加,从2015开始,快时尚,尤其是在中国市场,不再好做。2016所有在中国做生意的快时尚品牌都做了同一件事,那就是重新探索中国市场。

  很多品牌放缓扩张的步伐,比如领头羊ZARA,在华增长速度被卡在6%到8%之间,低于前几年10%的指标。要知道只有去年在华放缓开店的ZARA,爆出了15.0%利润增幅,秒杀一打快时尚大牌。

  或许,在2016接下来的日子,诸多快时尚大牌会重新考虑今年在华的开店计划,至少会卡更严。

  最后总结一句,就象当年被快时尚品牌挤出市场的年关500-5000家的中国本土服饰品牌一样。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商智库,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