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运营中心    商务中心    交流中心    赢商通    赢才网    订阅《赢商周刊》
 
     
 

   
   去北京看“万圣”,去广州找“方所”,去贵州觅西西弗,去台北逛“诚品”……
   好的书店通常被认为是城市的文化地标,是塑造城市灵魂不可或缺的要件,但以亚马逊、当当为首的电商平台抢滩图书市场,让原本就遭遇效益下滑的实体书店日子更加举步维艰。
   在行业普遍面临经营困境的时刻,一个新的阅读空间却悄然开始运营,这就是福建教育出版社“构筑”的大梦书屋。

 
     
 
     
     一湖清水的波光灌溉,一座青山的翡翠环绕,一条小道的幽静渲染,坐落在西湖一隅、大梦山麓的大梦书屋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他处难以比拟的文化优势。临街的二层独栋建筑,火烧面外墙上书屋的标识格外抢眼。群青色的背景上,融合书屋两大经营——“BOOK&CAFE”的LOGO,初看像一杯咖啡,细瞧又似一本稍稍卷起的书,点缀的几颗星星仿佛在诠释“Diamondream”闪闪发亮的钻石般的梦想。  
     
 
     
 

    仅从外部反光的透明玻璃中是不能了解大梦的精彩,非要移步店内,由大大小小的书架,整齐陈列的书册才能瞥见大梦的“阵势”。800多平的空间被重新规划装修,摒弃一味华丽时尚的设计,返璞归真,采用不同形态、略带岁月痕迹的质感木材拼接构造,在色彩和纹路的小细节处理中突显古朴而又不失现代元素的风格。

    作为书屋,大梦可以看书落座的地方多得超乎想象。各种不同风格的座椅,摇篮的、沙发的、木凳的、铁架的;适合不同心境的阅读空间,自习室般的集体阅读区、亲近自然的户外阅读区、露台玻璃房外的私密阅读区……这正是书屋的定位:“西门街的公众阅览室、某人的私人图书馆。”

    整个空间分为上下两层,一层以小清新、文艺和轻学术书籍为主,涵盖儿童文艺、文化时尚、艺术收藏、生活休闲和旧书交流等不同领域和区间;二楼则是偏向厚重文学及社科类书籍。借鉴台湾诚品的经营模式,大梦书屋在书籍之外也引入咖啡美食、时尚文创和讲座沙龙元素,融文化品位和新型业态为一体。饮食区和上网体验区设置在书屋一层的一侧,讲座沙龙作为“重头戏”被安排在各项设施齐全的二层。店长李义向赢商网福建站记者表示,“增加餐饮一方面是出于书屋经营考虑,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读者喜欢这个便利的空间”。

 
     
 
     
      两年前文华书店败走麦城,让福州的书店文化蒙上阴影,一时间实体书店普遍难以为继。 大梦书屋的出现一方面让人眼前一亮,另一方面却又隐隐担忧。然而,开业已经半年有余,大梦不仅凭借自媒体传播和读者口口相传“活”了下来,还上了本地各种读书空间评比的排行榜。  
     
 
     “与液晶屏幕争夺年轻一代,为城市留一盏灯”,同大多数书店的创立一样,大梦书屋的诞生也离不开一个“情结”和一个“情节”。李义引用出版社黄旭社长的话解释说,“做了一辈子的出版人,跟书打了一辈子的交道,终究还是想要在一个空间里,让出版者、作者、读者这三个环节互动起来”。然而市场与社会的变迁,传统书店已然不能满足现在读者阅读、购书的环境要求,故此大梦一开始便以阅读体验与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希望通过构建一个交流的平台、思想的聚集地来为所有懂书、爱书的读书人营造更多的空间。  
 
      和许多实体书店不同的是,大梦书屋更像一个新的都市生活方式的制造者,不仅在线上推荐和引导阅读,更从屏幕跳转到纸页,用无距离的实体活动来展现阅读的力量。“梦山书友会”、“大梦悦读沙龙”主题书会、观影会、读书会,诸多“文化大餐”饕餮读者,在福州的读者群中形成了品牌效应,成为抢票的目标,许多远途路过省城的读者也常闻讯前来聆听。
    为了增加书屋自身吸引力,大梦在完善图书品种、优化图书结构等方面持续发力,据了解书屋现有不同品类书目1万多种,总计4万册,开设福建教育出版社、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三联书店等出版社专柜,把商业元素更好地融于文化元素中,提升趣味品味,增强自身造血能力。
 
 
     
      2014年10月15日,在福建教育出版社的强力支持下,大梦书屋正式营业。半年后,它是本地媒体口中“一家图书馆式的书店”,也是榕城文化新地标。
     逆势而上,大梦书屋打破了福州实体书店停滞不前的僵局,勾勒出“复合型文化服务综合体”令人期待的前景。经营范围的多元化,“场所精神”的实质化以及讲座沙龙的品牌化都将成为大梦占领市场的有力武器。李义称“有合适的地方,大梦都将迈开拓展的下一步。”
 
     
 
     “梦,是最真的现实”,这句标语是大梦书屋迈出前进第一步的动力,也是它坚定开拓发展的信念。“榕城最适合静读的十个书吧”、“福州晒太阳、喝咖啡、惬意午后首选好去处”,如钻石般的梦想照进现实,将从榕城西湖畔扩散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