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共享中心    商务中心    招聘中心    交流中心    订阅《赢商周刊》    精彩专题汇总
 
 

    惬意的午后,背靠舒适的椅子,或与三五好友闲谈,或静下来读一本好书,在弥漫新鲜咖啡豆香味的屋子里消磨时光。高速发展的城市,快节奏的生活催促着咖啡与都市人的契合。据统计,近年来中国咖啡消费量都保持在3万—4万吨之间。中国咖啡饮品行业发展分析显示,截止至2015年4月份,全国有接近14000家咖啡馆和2000多家咖啡相关企业。

    在福建省,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厦门岛内大大小小的咖啡馆已有1000多家。同时,厦门的咖啡馆密度位居全国第一,人均消费也名列全国首席。视野转向福州,早在2005年,随着城守前路的第一家咖啡馆开业后,便在这一带逐渐形成了福州最早的本土原创咖啡一条街。

    咖啡创业一片红火的背后,问题也渐露端倪。创客们在市场利好的情势下,盲目跟风,一哄而上经营咖啡馆,与此同时,不少早批试水咖啡业的创客们惨淡收场。赢商网福建站记者近日在走访城守前路的咖啡一条街时发现,不少咖啡馆大门紧闭。同样萧条的景象也出现在曾经红极一时的咖啡馆聚集地鼓楼达明路,从高峰时期的近二十多家,减少到四五家。

    经营咖啡馆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从咖啡豆研磨成粉到制成一杯咖啡,如何使店面获利,要考虑的是方方面面的问题。咖啡需要文艺、需要情怀,但咖啡馆面向市场,更需要的是经营。

 
 
 

    近几年,咖啡创业的热潮方兴未艾,创客们乐此不疲地“鼓捣”着这个舶来品。咖啡所承载的西方文化气息,让不少文青为之折服。所以如果仅是因为投资低、工作清闲,以及大大小小的数据所显示的广阔市场,那么我想文青们未必会乐意投身于事必躬亲、迎来送往的服务行业。然而,当目标的指向是开一间有着文艺气息的咖啡馆时,这一切似乎就有所不同了。因为这项事业,不再是简单的为谋生而存在,它成了一种高于世俗的文艺生活梦想的寄托。大大的落地窗,与一众好友,煮着咖啡、烘焙点心;为进店的客人送上一杯咖啡,同志趣相投的客人聊上几句,在自己喜爱的音乐下,消磨着时光。试问这样的惬意生活谁不喜欢?

 

    但是现实并没有那么简单。满腔的文艺和浪漫情怀可支撑不住一家咖啡馆的生存。然而太多的文青们已迫不及待地用一腔文艺热血,在经营的现实中写下红笔绝书。要知道,经营的每一天,所付出的水电、租金、人工等成本,你的文艺梦是不会来买单的。情怀>经营,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在全世界范围内咖啡馆的成活率都不高,据统计台北地区有5000多间咖啡馆,每年有1500间左右的店会倒闭,占近三分之一。
    在此,并非极力反对文青们开咖啡馆。懂得咖啡的老板是极好的,但是作为老板,你不仅要懂咖啡,更要懂咖啡馆。毕竟开咖啡馆和任何一项生意一样,需要时间成本、精力成本和真金白银。

 
 
 

    开咖啡馆文艺和浪漫情怀不能当饭吃,但并不是说要抛弃情怀,鱼与熊掌兼得的前提是咖啡馆要生存下来。所以,究根结底一家咖啡馆如何运营才是关键所在。
    星巴克创始人舒尔茨的“第三空间”理论,成为很多咖啡创业者照搬照抄的经营理念。咖啡店主们让自己的店成为都市人消磨时光的慵懒空间,消费者一杯咖啡就能买一个下午的悠闲,多么划算的买卖。但对于经营者呢?过低的翻台率根本无法支撑租金等成本压力,最后无不草草收场。实际上,星巴克在看似舒适的门店中,“机关重重”的设置都在暗中将消费完的顾客“赶走”。比如1994年起,星巴克店内的全部陶瓷咖啡杯全部更换为更加节省人力的纸杯,这样,即便你选择堂食后想离开,也可以拿起杯子就走。再比如,星巴克的饮品种类设置上也是尽量精简,将同品类咖啡不同制法去重后,饮品不超过30种,食物仅10种左右,目的就是让顾客点完赶紧“走人”。如果以

 

 

“第三空间”理念经营,小咖啡馆是很难在市场环境下生存的。所以,如何巧妙的引导顾客在一定时间内就消费完毕,并且满意的离开,从而提高翻台率,这是咖啡经营者们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提高翻台率的前提是,有顾客进店消费,而且不是一两位,否则有什么翻台可言呢?“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市场环境下,创意有效的广告宣传可以让消费者第一时间在众多的咖啡馆中,一眼相中你。聪明的推广是不卖咖啡的,大牌连锁的成功营销在此就不一一罗列了。赢商网福建站记者在走访城守前路时,被一家名叫逸美时光的咖啡店宣传单所吸引,并不是因为它的设计有多么巧夺天工,而是对逸美时光微电影《Email》的宣传。咖啡馆推出的主题微电影,用时下流行的微电影形式,投年轻客群所好,在顾客乐于接受的前提下做宣传,是事半功倍的精明之举。广告有着四两拨千斤的强大力量,如何运用巧妙的广告来吸引客群,这是咖啡经营者们的必修课。

 

 
 
 

    咖啡作为舶来品,对其所具有的西方文化积淀的深刻解读,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注定也是一件要耗费长时间去揣摩和消化的事。于是就有这样令人觉得不解,却又在情理之中的现象。一个穿着文艺的青年,推开星巴克的店门,点好一杯咖啡后找到一个位置坐下。当然,接下来不是理所应当的享受一杯咖啡带来的短暂休憩。从上往下拍,45°再来一张,还是把它拿在手里自拍一下吧。星巴克的咖啡已经不再是普通的咖啡那么简单,在消费者的拥戴下,高格调和时尚都是它的标签。于是乎,我们通过合影、拍照、上传朋友圈等一系列动作,把这些标签嫁接在自己身上。星巴克成功营造了一个大城市内“白领精英的自由空间”,出入星巴克就如同置身于“上流社会”。所以星巴克已经脱离了简单的咖啡馆概念,消费者在此不仅可以获得一杯咖啡带来的产品享受,也可以体验到品牌带来的对某种特质的认可。那么作为自主创业,没有大牌为依托的小咖啡馆,不能带给消费者跟星巴克一样的消费体验。不过,条条大路通罗马,消费体验的营造从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

  

    “咖啡+”模式,是开启消费者多元化体验的不错选择。越来越精明的消费者们,已经不再满足于某个行业某种产品提供的单一体验。比如,消费者到书店买书,他们不仅希望可以挑到一本好书,也希望可以在书店的一角,舒适安逸的享受一刻的休闲。所以,如果你的咖啡馆,只能给顾客一杯咖啡,那么无疑是在宣判自己的“死期”。在了解顾客的偏好的前提下合理整合需求,形成复合型的多种经营模式,为消费者拓宽除咖啡以外的附加体验。现如今“咖啡+轻食”、“咖啡+图书”都是普遍的复合模式。对单一经营模式的破解,并不是多种业态简单的杂糅堆砌,而是确保咖啡为绝对主角的基础上,以消费需求为基点而延伸的合理搭配。
    一个鲜明的主题,在为消费者营造个性化的消费体验的同时,也为消费者呈上一张辨识度极高的名片。咖啡馆不能仅仅是一间咖啡馆,客人上门也并不只是为了一杯咖啡。有时窗外一道风景,店内的一抹古色,都远胜于眼前的一杯氤氲。或是奥妙神奇的传奇部落,或是呆萌爆棚的猫咪,都可以成为极具特色的咖啡馆主题。只要你肯创新,就会有人为你的独特标签买单。

 
         
 

    《2015—2020年中国咖啡行业市场研究与投资战略规划报告》显示,全球范围内新兴的咖啡市场中,中国涨势迅猛,由于咖啡市场规模基数小,每年增长率高达25%以上,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10倍。咖啡市场还有一大片耕耘的空间,但咖啡馆的经营绝非易事。如何科学合理的运营,如何寻找突出的特色卖点等,都是创业者们应该理性思考的问题。